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州华商学院:对接产业需求,培育行业创新人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0:14:00    

【开栏的话】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

今年初,肇庆发布《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科教创新走廊从自发式生长走向规划性布局,将撑起全市科技创新的“龙骨”和“脊梁”,主动对接广深港、广珠澳创新走廊,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建设中搭建肇庆的舞台。

高校是科教创新走廊的活力源泉。在肇高校数量达11所,在校生约16万人,高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高鼎端科教走廊高校行”栏目,聚焦肇庆高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展现相关高校积极参与科教创新走廊建设的目标与行动,为省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氛围,敬请垂注。

根据不同玉石材料特性,设计时尚珠宝配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备战各级赛事;到各地参加展览会,拓宽视野、交流学习……在广州华商学院肇庆校区,珠宝学院学子每天在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校园生活忙碌而充实。

广州华商学院肇庆校区。受访学校供图。

“在融入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的过程中,学校确立了‘发挥学科优势、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肇庆科技创新。”广州华商学院副校长焦方太表示,学校将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特色教育品牌,为区域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扮演好桥梁和纽带的角色。

发挥学科教研优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以金银和宝石塑造出“灵蛇”形象,缠绕在翡翠雕琢而成的竹子之上,简约的设计展现出节节高升、吉祥如意的生动意象。凭借胸针作品《蛇缠青竹·富贵长绵》,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大一新生吴昕妍收获2024中国·四会“玉博杯”珠宝玉石首饰镶嵌设计大赛学生组金奖。除她以外,华商学生还获得一银三铜,充分彰显了专业实力。

吴昕妍获奖作品《蛇缠青竹·富贵长绵》。受访学校供图。

“我小时候便对珠宝首饰很感兴趣,看到学校招生简介,觉得行业前景也不错,立马就报考了。”作为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吴昕妍告诉记者,这一个多学期里,同学们学习掌握到珠宝首饰设计、玉石雕刻、传播营销等领域知识,而且获得了不少参赛参展的实践机会。

四会被誉为“中国玉器之乡”,多年来,四会坚定不移把玉文化产业作为“富民旺市”特色优势产业重抓重推,实行“玉+”战略,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进文旅融合,拉长健全产业链条。

广州华商学院珠宝学院举办珠宝产业数智化人才培养论坛。受访学校供图。

针对地方产业特点,广州华商学院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优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设立珠宝学院,涵盖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时尚传播等专业。目前,珠宝学院下设翡翠文化研究中心、珠宝营销传播中心、珠宝消费心理研究中心、珠宝文创设计研发中心、“一带一路”珠宝语言传播中心等研究开发机构。

珠宝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将打通学科壁垒,立足珠宝文化启蒙与传播、在珠宝设计与工艺、时尚传播的基础上,利用省重点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优势,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珠宝营销、珠宝文化传播,以多学科交叉共融的方式,提升与带动珠宝相关专业的特色发展。”

珠宝学院学生参加时尚饰品设计艺术展,交流学习。受访学校供图。

当前,广州华商学院与四会谋划共建珠宝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聚焦设计研发、鉴定检测、品牌运营、科技赋能、职业教育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运营初期利用校方现有场地资源启动建设,未来将结合四会玉器小镇产业布局进一步扩大规模。

“学校助力传统业态加快向时尚、新兴业态升级,持续擦亮湾区民办应用型高校的金字招牌。”焦方太介绍,学校将紧贴本土特色产业,打响特色学科品牌,加快珠宝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建设,为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持续注入动力。

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模式

在广州华商学院跨专业仿真综合实习平台,学生们提前进入不同职场岗位,在虚实融合环境中应对处理众多实训问题。

当前,该平台建有26间场景仿真的实验室,可同时容纳1200多名学生实习,来自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等12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可在同一个实习平台进行模拟实习实训。根据现实中的银行、企业等业务需要,配套相关的设备和软件,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银行运行,企业经营等,通过平台实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广州华商学院模拟综合银行实验室。受访学校供图。

焦方太介绍:“学校为了推进产教融合,助力地方产业发展,深化与华为、京东等头部企业合作,建成AI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智能教育矩阵。建立校企‘课程共建、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机制,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品牌项目。”

在电子商务领域,学校推进桃花岛电商直播基地,积极对接本地电商企业及MCN机构,针对直播带货营销策略、电商平台运营模式优化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此外,学校设立多个产业学院,如动漫产业学院与多个游戏公司合作,搭建起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桥梁,有效推动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模式,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与业内多家企业共同组建会计产业学院,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到实训基地建设,双方全程紧密协作。企业资深专家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带来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实际需求高度契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成为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广州华商学院肇庆校区。受访学校供图。

“未来,学校计划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与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深度融合。”焦方太表示,学校将与本地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为地方产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付梓涵

【作者】 施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