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夜演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江门文明Yeah(夜)集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1:05:00    

戏幕拉开,书生柳毅和龙女三娘的爱情故事,仿佛将观众带到洞庭湖畔。“《柳毅传书》是我的最爱,没想到能在家门口看戏。”鹤山市民刘阿姨说。

近日,“粤韵悠扬·经典永续”粤剧表演在鹤山市文化中心剧场举办,一连四晚,鹤山市南国粤剧团为广大市民观众送上了《柳毅传书》《春草闯堂》《梨花劫后香》《大闹梅知府》四套家喻户晓的传统剧目,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鹤山市“粤韵悠扬·经典永续”粤剧表演。江门市文明办供图

“惠民Yeah(夜)演出”是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 Yeah(夜)集”项目的主题活动之一,意在以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开展夜间文艺演出、社区文体活动、非遗文化体验、“7+N”节日主题活动等,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为群众送上“家门口”的文化大餐,打造“夜间文化盛宴”。

家门口“好戏连连”

“感君爱恋,夫妻恩情重永相连。感你待奴心一片,心爱娇贤良善。”在恩平市良西镇音乐曲艺社,锣鼓铿锵、戏韵悠扬,一曲经典粤曲《花好月圆》为乡间群众带来一场精神上的“文化盛宴”。

良西镇音乐曲艺社是当地文明实践“合伙人”,不定期在圩镇举办曲艺表演。社长冯永良介绍,曲艺社成立3年了,团队成员都在60岁以上,几乎都是地方曲艺的业余爱好者。有的会唱,有的会乐器。

依托丰富多彩的交流、演出活动,爱好者们登台唱曲。不仅居民越来越喜欢粤曲,也吸引着周边镇、县市的爱好者前来切磋。

“良西镇音乐曲艺社作为恩平市第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办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们责无旁贷。”在冯永良看来,通过惠民演出,培养粤剧粤曲观众,调动群众积极性,在众乐乐的同时真正让群众主动参与文化的继承与宣传中去,从而达到国民素质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得以发展的目的。

恩平木鱼是曲艺社时常表演的节目。这一深植于地方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主要以说唱为载体,生动叙述着日常生活,吟颂着祝福与祈安,是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轻的戏曲迷有不少喜欢恩平木鱼。“这是好事情,传统文化在破圈。我希望通过参加“惠民Yeah(夜)演出”等活动,让曲艺之声唱到家家户户,让越来越多人喜欢曲艺,投身曲艺,让我们的恩平木鱼等文化瑰宝可以经久不息。”冯永良说。

“侨梦新启 安居台山”文艺汇演。江门市文明办供图

目前,江门各地均已开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夜景模式”。各级各类阵地利用市民晚上休闲时段,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开展活动。

乐享“文化大餐”

村里热闹,城里也有独特趣味。

蓬江区健威广场中庭室内,橘子乐队带来多首经典曲目。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音乐狂欢,让商圈变身Livehouse,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橘子乐队在江门健威广场举办“惠民Yeah(夜)演出后·春风吹主题音乐会”。江门市文明办供图

作为江门本土流行乐队,橘子乐队经常在各地公益演出。“表演的曲风以流行乐为主,为了能尽量让大家参与进来,融入现场的氛围,在演唱时,他们都尽量选择一些大众耳熟能详的曲目。”橘子乐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城市客厅传来欢快歌声,璀璨灯光照亮年轻梦想。年轻人随音乐而来,为江门带来了更强的城市活力、更足的消费动力,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青春鲜活、更懂你的侨乡,比记忆中更新潮好玩、有料有趣。

“现场氛围真的特别好,一群人开着闪光灯在唱……”亲临现场的网友说。

让文明实践融入“烟火气”,活动开展紧贴群众需求。江门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中青年尤其是上班族大多在晚上才有空闲时间,要激发他们参与基层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需要在活动时间、场景与上班族之间下功夫。“为此,江门在启动夜模式基础上,引入演出、音乐会、非遗体验等新场景,激发年轻人的参与意愿。”

在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化身传统文化殿堂,非遗专场以沉浸式体验点燃城市“夜精彩”。现场,非遗互动区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在新会木版神祃区,精美的版画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这些版画作品以门神、关公、文昌公等吉祥题材为主,同时还特别融入了电影《哪吒》中的元素,使得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更加生动有趣。

“在‘家门口’遇见非遗,亲手感受木版画的魅力,非常有意思,感觉夜生活都充实了。”新会市民黄女士说。

从繁华都市到阡陌乡野,从戏曲舞台到城市空间,夜幕降临,江门人以“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为媒,奔赴一场文明实践的春天。

南方+记者 张婧媛 通讯员 高雪丽 钟淑贞

◎相关链接

江门:文明实践“夜模式”,点亮城市“夜精彩”

【作者】 张婧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