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新了山东|这片土地,自带“主角光环”!当光影艺术遇上好客山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1:21:00    

编者按:

改革创新,是山东全年“置顶”的关键词。

从新春第一会发出“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到全省上下锚定十项重点改革、布局新质生产力,山东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与破茧重生的智慧,在改革深水区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为全景展现齐鲁大地创新发展脉动,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上新了山东》栏目,以“新”破题、以“上”立论,聚焦山东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以“网感视角+深度叙事”为特色,通过多重角度、多元形式解析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上新密码”,带读者沉浸式感知一个既厚重又“潮”出圈的新山东,立体呈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蓬勃气象,让世界看见山东力量。

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那山东,正邀请你一同入梦。

4月27日,“共筑电影梦,激扬时代情——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数百位影人汇聚齐鲁,共同见证中国电影荣誉时刻。

华表奖首次“出京”,为何偏偏“情定”青岛?山东与光影世界之间,又编织着怎样奇妙的缘分?本期《上新了山东》,带你潜入齐鲁大地的光影新世界。

从“电影之都”到“北方微短剧基地”

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举办19年来首次“出京”,意义非凡。

缘分似乎早已注定。就在华表奖落地前后,《流浪地球3》也官宣在青岛东方影都开机,中国科幻电影的“硬核战队”再次集结于此。“每次回青岛都能感受到电影工业的跃升”“青岛是电影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青岛东方影都是我的福地”,郭帆、乌尔善等导演的赞叹,道出了这座城市在电影人心中的分量。

青岛与电影的“罗曼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0年,亨利亲王饭店影戏院的首次放映,点亮了青岛最初的光影记忆;1935年,洪深在此执导《劫后桃花》,让青岛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独特印记。这座兼具山海风韵与欧陆风情的城市,逐渐成为导演镜头下的“天然摄影棚”。

进入21世纪,青岛的影视基因迎来爆发式生长。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青岛“电影之都”称号,使其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一世界级认证的背后,是青岛百年影史的文化积淀与产业创新的双重支撑。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万里归途》等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国产大片从青岛走向世界,让“青岛拍摄”成为一张闪亮的品质名片。一个多世纪的光影流转中,这座“电影之都”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东方影都,硬件实力堪称“梦工厂”标准: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全球最大的万米单体摄影棚以及亚洲首个水下制作中心。同时,这里已经建成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引进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微米级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可满足从科幻巨制到历史史诗的全类型拍摄需求,无论是科幻巨制《流浪地球》系列的太空奇景,还是历史史诗《封神》系列的恢宏城邦,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现的可能。

同时,依托东方影都,美术置景、虚拟拍摄、特效制作、器材租赁等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形成国内顶尖的影视供应商联盟。这种“一站式”服务体系,极大降低了剧组的时间与资金成本。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之城,俨然已成为国内影视重工业基地里的“尖子生”,高效创作的理想之地。

此外,藏马山影视基地、青山湖影视基地等20处影视拍摄取景基地的认定,进一步构建起覆盖古装、都市、战争、奇幻等题材的多元化拍摄场景网络。其中,作为众多爆款短剧的“生产工厂”,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自2024年4月正式启动运营以来,共拍摄微短剧131部。其中出海短剧21部、精品短剧14部,爆款率30%,带有“青岛基因”的微短剧正在强势占领市场。

目前,青岛影视基地形成了“以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带动青岛全域”的产业发展格局,吸引超千家影视企业入驻,累计接待剧组500余个,备案项目近500个,为中国电影贡献近400亿元的票房

这些来自山东的影视基地,你打卡了吗?

聚光灯下,不止青岛。山东的影视版图正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除了青岛东方影都,现下山东最火热的影视基地,德州乐陵影视城必定榜上有名。近日,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乐陵影视城开幕。开幕式上,乐陵影视城创新开展了“行进式沉浸观演”,带现场观众一秒“入戏”,共赴齐鲁之约。

《唐探1900》取景地 乐陵影视城

从电视剧《国色芳华》盛世之下的宅院和幽静雅致的园林,到电影《唐探1900》1:1复刻的1900旧金山唐人街,其主要取景地——乐陵影视城抓住了这“泼天的富贵”,赚足了流量。这座鲁北小城以光影为媒,引来了2025年“跟着电影去旅游”全国启动仪式等活动。

乐陵影视城爆火,除了爆款影视作品的加成,更离不开自身的厚积薄发。如今,乐陵已成为国家级文旅IP的重要载体,并努力打造影视产业发展“南横店、北乐陵”新格局。乐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忠曾表示:“乐陵影视城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每年将拍摄影视作品60部以上,年可带动游客300万人以上,参演群演达2万人,营业收入8亿元,利税1.26亿元,并逐年递增。”

与乐陵遥相呼应的,是山东的“老牌”影视基地——临沂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坐落于沂南县的它,自带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肩负着传承沂蒙精神的重要使命。

临沂“有山有水有灵气,有史有圣有文气”。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依托独特的沂蒙建筑群和光荣革命传统,打造出享誉全国的“红色影都”“沂蒙山村好莱坞”。《沂蒙》《斗牛》《红高粱》《铁道飞虎》等400余部影视剧在此诞生,上星播出率超90%。

这里不仅是片场,还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研学基地。近年来,当地更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了包含沂蒙山村剧场、沉浸式小院等的“演艺集群”,开创了山东首个“沉浸式”红色教育模式。

放眼山东,影视基地可谓“群星璀璨”:青岛东方影都以国内第一重工业电影基地闻名;德州乐陵影视城依托千年枣林特色资源,正崛起为北方规模最大的文化教育影视基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传承沂蒙精神;枣庄铁道游击队影视城泰安水浒影视城潍坊红高粱影视基地等主题影视城则各有千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学场景。而今,海好实景片场、藏马山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等,更是专为微短剧、网络剧、广告等新业态而生,释放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除了专业基地,齐鲁大地的日常风景也频频入镜:你可以在潍坊坊茨小镇感受《南来北往》的人间烟火,去青岛有余里探访《抓娃娃》里马继业的老家,到烟台文成城堡体验一把《西虹市首富》的“钞能力”……镜头内外,齐鲁大地的独特魅力被一一捕捉,无数光影梦想,正在这方热土上熠熠生辉。乘着“文+旅”融合东风,赴齐鲁之约,山东文旅产业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助推“影视+文旅”,山东行动“政”当时

今年1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文旅+百业”的概念,在积极探索深化文旅融合的机制化路径上,影视产业无疑是山东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一支有力“强心剂”。

为了更好地发挥影视产业对文旅的带动作用,山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产业扶持、资金补贴、人才培育等方面多管齐下。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视听产业集聚工程、视听科技赋能工程、视听内容提质工程、视听应用推广工程、视听版权交易工程、视听人才培育工程、落实保障工程七大重点工程。

山东省委宣传部牵头出台《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对列入中央和国家规划重大工程,对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省委省政府重大主题指定创作生产的项目,对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作品,对在国内主要视频网站上线播出的网络剧、网络电影,分别给予一定规模的资金奖励。

山东对影视产业的政策支持,突出体现在“扶持力度大、兑现及时”上。对重点项目,实行省市区(县)一体化推进、叠加扶持:省级层面,对列入中央和国家规划重大工程,或者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省委省政府重大主题指定创作生产的项目,每部最高扶持1000万元;对票房过1亿、5亿的影片每部分别补助500万元、800万元;对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作品,按所获国家级奖金的3倍给予再奖励。

“因为一部电影,爱上一座城市。”众多影视取景地晋升热门旅游地,山东各地市纷纷涌入“文旅+影视”赛道掘金

德州乐陵市抢抓北京影视产业外溢契机,招引建设乐陵影视城项目,努力打造“南横店、北乐陵”影视产业发展新格局。

青岛西海岸新区明确“深化影视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丰富东方影都“片场之旅”、青岛“电影之旅”内涵,研究探讨影视IP衍生开发,规划影视旅游产品和线路,加快打造世界级影视文化旅游新高地。

为了吸引更多影视作品到当地取景,烟台设置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奖励机制,对在烟台取景并获得国内外知名影视大奖的优秀作品,提供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

透过一个个“镜头”,可以看到背后实打实的政策支持和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山东正用“硬实力”为各地打造“梦工厂”铺好地基,用光影在齐鲁大地上书写一个又一个东方传奇。

当华表奖首次离京便与青岛携手,这场“双向奔赴”的背后,是齐鲁大地影视生态的硬核实力——《流浪地球》的浩瀚太空与《封神》的恢宏城邦矗立眼前,《南来北往》的市井烟火与《红高粱》的乡土传奇交相辉映,从虚拟影棚的数字魔法到田间小镇的梧桐光影,山东影视产业正以“科技+文化”双引擎领跑新赛道。

山东打出“真金白银+全链服务”组合拳,将天马行空的创意搬进了现实,为中国影视打造了一个个既有科技锐度、又有人文温度的“梦工厂”。当大海的浪花拍打着金沙滩,属于中国电影的澎湃新浪潮,正从这片热土奔涌而出。

当光影艺术遇上好客山东,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期统筹:韩雨婷

大众新闻记者:赵琳 王思晴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记者:王蕾 黄靖斐 李晓哲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记者:高瑞嵩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杨雪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戚晨 谢卫振

编辑:韩雨婷 许光宇 张春宇

剪辑:韩雨婷

设计:耿俊逸

策划:单青 吕原

大众新闻客户端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