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从生活的细微处去洞察生活的美好与光明,心念触及,吉祥永在。
2、世态炎凉中经过,人生在世,困扰纷纷,更好的功课在于守护内心的宁静,念不妄动,不动则避伤。
3、于世间过往,总要经历那些世态炎凉,甚至如同身处荆棘之中,用心地的感触来体会这世间诸般苦恼,心若不动,皆是疗愈。
4、心地存善意,万物向光明,不要盲目夸大世间诸多伤痛,过眼即是云烟,秉持一份睿智,化解纷纷困扰,用更强大的包容去表述世间所有不可说。
5、只身跃入这众生海海,在生命的风霜当中呈现生命的风骨与节操,更超越,更清凉,但离妄缘,如入无碍。
6、风云一千载,息心处处闲,生命的功课在于成就内心的辽阔与接纳,回归内心的平静与安然。
7、生命的功夫也都在这寻常日用处,行住坐卧,随缘应物,承载磨练,成就功夫,烦恼出于光亮,高远处皆平常。
8、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提升对于生活的觉知力,在更平凡的生活当中,去呈现生命信念的智慧与光明,一切皆在日用,待人接物处,饮食坐卧时。
9、生命的追问不是在苦恼中纠缠,更不是凭经验平添了多少戒备,而在于在生活中建立的信任,时光风物中体会,平常岁月中展现,从自我内心去获得思考,信心所及,平等一如。
1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一念顿歇,不假功夫。
11、生活要接纳那些是非纷扰,在纷扰中超脱,在是非中脱俗,在困惑的生命历练中历练正念,得殊胜其益。
12、在世事艰难中也正是生命的功夫处,妄念由多而少,分别由强而弱,内心的沉静由暂而久,历练的功夫由脆而坚。
13、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并非其他,自观自在,守护本心,即是真如本性,也称作自性清净心是也。
14、常说道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这里说的众生,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着之缘由。
15、心是一方福田,百代光阴来耕,求趣无上菩提者,清净自心,福田方净。
16、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在这偌大的人世间,不予纠缠,不困于纠缠,心地清澈通透,于事于人,不悖慈悲。
17、在生命经过的旅途当中,发掘自我内心的源泉与信心,知佛在内,莫向外求。
18、菩提本自性,清净即菩提,去除分别,见证光明,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9、随缘应物,回归平常,息却妄念,佛子现前,但守本真,乃是真法,无法可说,乃是说法。
20、经常说性格决定人生,一种轻松而超然的性格,更能够助力自我人生的崛起,更容易洞察人生是非的泡沫,对于重塑自身品格具有良性的建设性。
21、包容不只是一种内在的情怀力量,它的高度与宽度能在生活中直接发挥作用,或者说更容易摆脱外在氛围的冲击与干扰。
22、患得患失是生命之流当中更容易引发烦恼的泡沫,有些时候虽然构不成巨大的伤害,它的负面作用在于把生命之舟牵引进更沉重的迷茫。
23、生命故事的道路不是用一份虚荣来维持,而是在所有生命邂逅当中体现生命品格的高度,用生命明亮的情操来改变生命故事当中的不堪与黯淡。
24、在生命情绪当中,往往是忐忑与坦荡同在,能够敞开心扉真诚相待,在生命故事当中收获更明亮的情怀认知。
25、生活的快乐需要建设一份轻松简约的生命行为,内心的平和与从容,是人生面对任何环境中所应该秉持的不变内涵。
26、一个健康的心态更清楚良性情绪的价值,远离那些懦弱与黯淡,人生值得肯定的品格更经得起生命遭遇的挑战与艰难。
27、对于生活深刻的洞察,需要一份平和的心境,处世的优雅,这份淡定在于遭遇生命故事的时刻,能够及时体现价值,能够及时导引情绪,形成更为宽广的生命思维。
28、一个人处世的修养,不是沉沦于过往的是非纠葛,而是在那些无关紧要的时刻都能够体现的素质与判断,在最平常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世间过往中呈现出高度。
29、不同的情怀引领不同的命运未来,自我生命建设的功课,需要更严肃的内在要求,才能建设成更为明亮的品格。
30、吉祥常伴,善念永随,以善染心,千劫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