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柳永最巅峰的一首词,全篇皆名句,写尽世间离愁别绪,千古经典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4 08:34:49    

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次离别,在古诗词中分别的形态大致分两种,一种叫“别时容易见时难”。

如晏殊在《踏莎行》中所说的“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当初很轻易的同恋人分别,却没有想到一转身就是一辈子,相见遥遥无期。

还有一种分别叫“相见时难别亦难”,我知道这一次分别,以后再见面会很难,所以分别的时候也就格外艰难、格外不舍。

正是因为 “相见时难别亦难”,所以古诗词中的离别,才会有那么多扣人心弦、意境优美的诗句。

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白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商隐说: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在这些或伤感、或豁达的离别诗中,有一首宋词因为它的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而被受称道,他就是“才子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是婉约派代表人物。在北宋词坛上,他的地位不可忽视,他以独有的音乐和艺术天赋发展出慢词,开创了雅俗融合的词境,在两宋之交的词史上,起到至关重要的承接作用。

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写于柳永第四次落第之时,倍感忧愤的他准备离开汴京,他的恋人虫娘在京都城外为他设宴送行,从而有了这首离别名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当秋季,黄昏时候一场磅礴大雨刚刚停歇,秋蝉在声声鸣叫,它的叫声显得那样凄凉而急切。

词人以寒蝉起笔,秋蝉似乎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要走向尽头,于是在秋风中用尽全力的嘶鸣,无形中渲染了离别的环境,在这样一个凄清而又寂寥的秋天,词人的心境此刻也备感凄凉。

一场不期而至的秋雨,让分别的行程已经推迟到了黄昏,词人不得不启航远行,想在长亭与心爱的人再多温存一会也不能够了,心中依依不舍之情更加浓厚。

开篇寥寥数字,没有一句在说离愁,却句句都在营造离愁的气氛。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恋人在长亭摆下酒筵为词人送别,然而面对一桌子美酒佳肴,词人却毫无兴致。

因为此时词人的一颗心都牵系在恋人的心上,可是一旁无情的船家却在一遍遍催促词人快点上船。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接下来镜头切换到两人紧握的手上,有千万句话想跟眼前的人诉说,但是胸口被离愁堵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相顾无言,两眼饱含泪水,默然相望。

这一句把离别时的伤感和怅然,描写的淋漓尽致,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我一想到此番前去,一叶小舟飘荡于千里浩渺的烟波之中,天地如此辽阔,而我的前路却如同迷雾缭绕的江天一样迷茫不清。

词人由“楚天阔”联想到自己孤身一人,由“暮霭沉沉”联想到未来之路的茫然,“念去去”,三个字是全词的中心字眼,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词人科举落第,离开京城前往南方,他的心里对未来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但是他又不得不离开,此时心绪凄迷,郁闷又沉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伤感,更何况我们分别在这样一个冷清萧瑟的秋天,从此剩我孤身一人,分离之后的孤单和寂寞光想象就让人难以承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想今夜过后酒醒之时,我会身在何处?词人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在杨柳梢头,而此时还在与我把酒话别的你,却不在我的身旁。

词的上片,同样也是写景抒写离愁,但前者就如同泼墨山水,一片苍茫;而这里又好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从此一别数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世间这四大美事,想找个分享的人都不会再有,对我来说这些如同虚设,也就没有了意义。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的最后,词人直呼胸臆,把对恋人深深的恋,分别后浓浓的愁,生活都将陷入一片灰暗、虚无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

整首词情致婉转、起伏跌宕,情感描绘细致入微,情与景完美融合,让人读完忍不住默默落泪。

全词诞生出无数经典名句,对后世影响很为深远,成为宋元时期广泛流传的“宋金十大曲”之一。